甘肅折達公路是一條投資近16億,專門修建的扶貧公路,卻被舉報“工程質(zhì)量差”,特別是這條路上的考勒隧道,原設計中雙層鋼筋變成了單層鋼筋。隨即,調(diào)查組要求相關部門對隧道封路進行加固整修。結(jié)果拖延半年,刷層涂料就算整改,而記者調(diào)查又遭四處碰壁……(4月1日央視)
在全面落實工程質(zhì)量責任終身制的今天,有些人的僥幸心理足夠強,膽子也足夠大。雙層鋼筋變單層,路基裂縫隨處可見,有的裂縫近一厘米,有的橫跨整個隧道,而隧道上方就是綿延的大山,一旦發(fā)生危險后果將不堪設想。令人瞠目的是,明知是“定時炸彈”,專項聯(lián)合調(diào)查組也給出了明確的整改方案,結(jié)果刷層涂料就算完事,純屬糊弄。
拖延半年的整修工程,刷層漆就草草收場;整改情況反映到省公路局、交通廳,結(jié)果都是“此路不通”;政府出巨資修建的“扶貧路”,就這樣成了一條時刻存在安全隱患的“危險路”。這就是現(xiàn)實,充滿著諷刺。
沒有無緣無故的偷工減料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推諉扯皮。雙層鋼筋變成了單層,到底“節(jié)約”了多少資金、流向了誰的腰包?這種隱患重重、危險叢生的工程,當初是如何通過層層驗收的?面對敷衍塞責的整改,相關部門的“沒人管”、“管不了”,究竟是不正之風作祟還是存在利益鏈條?要拉直這些問號,須徹查“扶貧路”變“危險路”的來龍去脈,讓問責制度長出牙齒,讓違法亂紀者受到懲罰。